“中华大粮仓”北大荒,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之说为世人所向往。
豪放风姿的北大荒人,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向世人展现着“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新形象。
一把勇当砥柱的大米
曾经,这里是沉寂无比的土地,因为无数英雄赴北疆而熙熙攘攘, 14万名复转官兵、20万名内地支边青年、54万名城市下乡知青、10万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60多年的时间里,累计生产粮食3590多亿斤,累计向国家贡献商品粮2760多亿斤。
1995年以来,垦区水稻种植业在经济比重中升位,由190万亩递增至目前的2000万亩。
寒地水稻之父徐一戎用毕生精力把高深的水稻栽培理论转化成稻农都能轻易掌握的“傻瓜技术”,在黑龙江创造了水稻平均单产1200斤的奇迹。
北大荒八五六分公司职工陈化祖挺起胸膛说:“我是北大荒人,今年水稻又会是个好收成!”
告别了小四轮,来了大马力。眼看水稻进入了灌浆初期,听到富锦市长安镇农民王友讲述他们的心声:北大荒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让每亩地平均能增收30多元!
董事长总经理徐耀辉说:“在保障粮食安全的一次次考验中,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的‘调节器’和‘稳定器’作用不断凸显。”
一把七十二变的大米
今天,当人们奔驰在广袤的田野上、徜徉在现代化城镇里,遨游蜿蜒流淌的三江,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秘密……无论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还是兴凯湖,北大荒的现代大农业已颇具规模。
北大荒米业三江制米厂作为全国低碳经济的典范之一,展现出的是一株水稻“金色链”,过去,它只作为“原字号”产品销往各地,如今已在全产业链条上被“吃干榨尽”。
秸秆一部分用于沼气发电、造纸,一部分就地还田,成为下一茬作物的肥料;剥壳处理后,稻壳被输送到电厂用于发电,燃烧后的稻壳灰经高科技手段变成白炭黑和活性炭;米糠被提炼加工成米糠食用油,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可以提炼出卵磷脂、肌醇、谷维素等产品。
北大荒米业先后引进了稻壳烘干项目、稻壳发电厂项目等,并利用稻壳、秸秆等废弃物发展和生物质能源,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圈。
一把日新月异的大米
穿越60多年的时光,北大荒不仅为祖国贡献出如山般的粮食、更走出一条特色的现代稻米产业之路。
位列大米行业50强首位、入选全国首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多年蝉联“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中国名牌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产品和全国“放心米”;中国驰名商标、亚 洲农业第一品牌,世界品牌试验室对“北大荒”品牌的最新估值是268.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