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投诉及服务电话:4000086999 
        媒体关注

 

建三江千万亩稻田插秧过半——黑龙江日报

2012/6/5 15:43:40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浏览次数:

  本报讯(刘晓波 记者井洋)5月14日,星期一。早7点,记者从哈市出发,一路向东奔赴全省水稻面积最大的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水稻播种情况。

  一路颠簸,下午2点多,来到七星农场第一管理区36作业站安晓燕家。在安晓燕家的钢骨架超级育秧大棚内,绿油油的稻苗密密匝匝地织成一大片嫩绿的地毯。五六名农工正把一盘盘一尺见方的育秧盘起下,五盘摆成一摞,一挑十盘,往停在外面的卡车上搬运。农工王涛指着稻苗说:“你看这苗多壮呀!这个超级大棚170米,采用的是钵型毯式秧盘,起盘不伤根,这一栋棚的苗可供本田插秧300亩。”

  跟安晓燕家一样,周围的其他大棚也都是出出进进运送稻苗的农工和车辆。36作业站站长、党支部书记张永涛介绍,这个作业站的水稻育秧基地占地面积200亩,共有96栋超级育秧大棚,最大的200多平方米。他说:“今春三江地区低温多雨,气候条件不利。能育出今年的壮秧,从农场到管理区做足了功课。从植床平土、调酸防病,到种子统一胞衣集中浸种催芽,从采用电动精量点播机播种,到毯式秧盘、三模覆盖棚内增温,多种措施确保稻苗出齐出壮。”

  在这个农场43作业站水田里,记者看到一台台洋马、久保田、景观等高速插秧机轻松行走在水稻池内,身后留下一行行整齐的新绿。正在机械插秧的老赵告诉记者,他驾驶的洋马高速插秧机一天能插70亩,是普通插秧机的3倍,是人工插秧效率的30多倍。七星农场第一管理区副主任李晓东信心满满地说:“插秧以来,人机每天3点钟开始下地,到5月23日,全管理区的20万亩水田插秧将全部完成,确保每株稻苗都插在高产期。”

  15日,记者在建三江管理局境内创业、红卫、胜利、八五九、前锋、洪河、前进农场一路前行,边走边看边采访,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美丽的春耕画面。在二抚公路旁创业农场种子公司的水稻田里,六七个扎着花围巾的妇女正在补苗,面对记者的镜头显得特别兴奋。一位妇女说:“能上电视吗?早知道我就好好捣扯捣扯了。”

  今年,建三江管局新增水稻50万亩,水稻面积达1000万亩,为实现管局今年粮食总产140亿斤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管理局宣传部副部长侯昭纯告诉记者,管理局与绥化等地农户对接,插秧前一周,天天有拉干零活的稻农专列到三江。这些外地来的短工收入不菲,管吃管住3个月净赚一万五,多的达到一万六七呢。主管农业的副局长樊庆东介绍,今年因天气原因水稻防病压力大,但通过“早、快、高、实、新”确保了春耕生产质量。全管局新增高速插秧机1500台,总数达到6800台,普通插秧机2650台,确保了日进度达到10.7%,到15日插秧任务完成过半。

 

                                                                                              ——黑龙江日报 5.17日